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,截至4月4日,共有25家券商披露2022年年報,實現營收總額為4012.80億元、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為1099.99億元。營收前五位的券商依次為中信證券、國泰君安、中國銀河、華泰證券、中信建投,歸母凈利潤前五位的券商依次為中信證券、國泰君安、華泰證券、招商證券和廣發證券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2年,多家券商業績出現下滑,證券投資業務是拖累業績的主要因素。全面注冊制為券商投行業務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,財富管理成為券商轉型的重要抓手。
證券投資業務拖累業績
以中信證券為例,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651.09億元,同比下滑14.92%,實現歸母凈利潤213.17億元,同比下滑7.72%,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8.88%,同比減少5.77個百分點。
具體來看,2022年,中信證券經紀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64.88億元,同比下降9.85%;資產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21.85億元,同比下降9.84%;證券投資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57.72億元,同比下降14.22%;證券承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5.11億元,同比增長9.78%;其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21.53億元,同比下降34.60%。資產管理業務和證券投資業務是中信證券的高毛利業務,特別是證券投資業務期內下降幅度較大,拖累了公司整體業績。
另一頭部券商中金公司業績亦下滑。年報顯示,2022年,中金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0.87億元,同比下降13.42%,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75.98億元,同比下降29.51%。從營收結構來看,中金公司投資銀行、股票業務、固定收益、資產管理、私募股權、財富管理等主要業務期內營收均出現下滑,特別是股票業務、固定收益、私募股權等高毛利業務,期內營收同比分別下滑29.68%、3.21%、13.62%。
中國銀河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336.4億元,同比降6.5%;歸母凈利潤77.6億元,同比下降25.6%。從營收結構看,2022年,公司“自營及其他證券交易業務”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3.37億元,同比下滑49.65%,是該公司營收降幅最大的業務,該業務毛利率為85.36%。
中證協近期向券商下發的《證券公司2022年度經營情況分析》顯示,我國證券行業2022年度經營業績短期承壓,證券投資業務是主要拖累因素。行業格局上,呈現頭部證券公司領先發展、中小證券公司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格局,2022年前十名券商的收入及凈利總和分別占比46%、60%。中證協還指出,頭部券商的資產規模及經營業績穩居行業前列,在證券投資業務、投行業務、資管業務等方面貢獻行業一半以上收入。
深化財富管理轉型
國泰君安、中國銀河、國聯證券等多家上市券商近日相繼舉行2022年度業績說明會。其中,財富管理轉型、搶抓全面注冊制改革機遇、區域布局等話題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重點。
國泰君安副董事長、總裁王松表示,全面注冊制的落地將顯著提升直接融資效率和規模,并將推動券商升級,鍛造領先的產業化、專業化、綜合化服務能力。2023年,公司將積極把握全面注冊制改革等基礎性制度變革帶來的市場機遇,堅定投行事業部制改革方向,加強產業深耕,全面提升產業服務能力,繼續加大IPO業務發展,拓寬企業服務鏈條,著力打造產業投行、綜合投行和數字投行。
東方證券在年報中表示,未來,公司將堅持增量思維,繼續深化財富管理轉型發展;線上線下持續發力,鞏固基金投顧的市場領先競爭優勢;堅持買方思維,繼續聚焦發力機構理財業務,實現對機構投資者服務的集團協同和外溢;抓住市場機遇,搶占個人養老金業務先機,打造財富管理第二賽道;通過機構合作、線上平臺、創新業務等方式不斷擴大客群基礎,加大獲客力度;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,建立市場人才任用機制,釋放業務活力和潛力。
國聯證券董事會秘書王捷表示,公司不斷深化財富管理轉型,持續改善業務模式和管理模式。通過優化資產配置體系和產品體系,基金投顧策略更加豐富,業務保有規模保持行業前列。